正值清明節前夕,天色略有些灰沉,空中飄散著綿綿細雨。我和媽媽就迎著這似紗綢一般的細雨在杭州西湖游玩,身心覺得十分的愜意……突然,媽媽拉起了我的手,示意我轉彎,正疑惑間,媽媽開口了:”前面是于謙祠。”
“你知道我為什么要在清明節前帶你來杭州嗎?不僅僅是來欣賞西湖美景的,我最想帶你來的地方是于謙祠。清明節前來你也正好可以來拜拜這位圣人,真正的英雄。”媽媽認真的看著我說。
似乎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情緒的感染,我立馬收起了原本開玩笑的樣子,從內心涌起一股敬意,走進了于謙祠。
于謙祠是傳統型的祠堂建筑,白墻灰瓦,朱漆大門,十分莊嚴神圣,一股凌然不可侵犯的模樣。一進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于忠肅公祠"幾個隸書大字,莊重嚴肅。我踏著小心的步子輕輕的向于謙的個人生平走去,靜靜的閱讀起來。
如果說我一開始的敬意是因為媽媽的言語以及祠中的嚴肅莊嚴的氣氛,那么在我閱讀完于謙的生平后,心中感到的就只有無限的震撼與敬重,我沉默著,似乎把自己帶入了于謙的一生。
我似乎看到了少年讀書時的于謙立志要成為文天祥那樣的人的認真;似乎看到了在面對藩王朱高煦,依然狠狠地訓斥藩王所犯的錯的于謙的強硬;似乎看到了因不愿討好小人王振而被關入監獄,而出來后清廉如故,不向惡勢力低頭的于謙的倔強……
而這只是于謙的一小部分。真正讓他被后人所敬仰的是土木堡之變時的作為,憑一己之力,挽救了整個明朝。土木堡之變指蒙古瓦刺部首領也先大舉進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鎮親率大軍出征,結果戰敗,英宗被俘,其弟朱祁鈺稱帝,重新建立明朝政治核心。1450年(明景泰元年)放回明英宗,1457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
在那時,皇帝被俘,所有大臣都十分慌張,連朱祁鈺都不知如何是好時,面對也先精銳的士兵,城中驚慌失措的百姓,不堪一擊,士氣低落的明軍,于謙站了出來,穩定了民心,軍心,準備糧食,訓練軍隊,帶領著明朝打了北京保衛戰,在在絕境中重生,竟成功的把比明軍強大了不知多少倍的也先部隊給趕跑了,贏得了勝利。如果此戰失敗,中國歷史將被改寫,因為京城一旦失陷,北方將無險可守,半壁江山必將難保,明朝的國運就此改變。創造了這個奇跡的人就是于謙。
只可惜,后來英宗復辟,石亨等人誣陷于謙謀立襄王之子,被殺。一代英雄就此被冤死,令人惋惜……
回過神來,我才發現自己站在一旁思考很久了。媽媽靜靜站在我旁邊,見我回過神來,說:”是不是很震撼?于謙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可你卻無法想象,幾年前,我第一次來西湖時,專程來拜祭這位英雄,但我到了于謙祠,我大吃一驚。正值旅游旺季的時候,可于謙祠卻游人寥寥,極為冷清。倒有幾個外國留學生正在向于謙像鞠躬,驚訝之余上前攀談,才明白原來他們是在大學讀書時,看到這段歷史,十分敬佩于謙,特地過來瞻仰。當時你還小,但我卻已經下定決心,等你長大后一定要帶你來這,讓你來了解他,不能讓這樣的英雄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淹沒……”
聽完媽媽的話,我心中感慨萬千。一時不知該說什么好,但我卻很堅定地走到于謙像前,深深的鞠了一躬,來表達我的敬意。
我們緬懷這樣的民族英雄,感恩他所做的一切,在民族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力攬狂瀾,抵御外族入侵,保衛江山,拯救了無數百姓的生命,他身居高位,卻清廉正直,從未貪污受賄,堅持自己的操守。
他的偉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證明,因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詩一樣,坦坦蕩蕩,堪與日月同輝。
石灰吟
千錘百煉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正是他一生的寫照。
清明節是祭奠先人的節日,不僅要感恩自己的祖輩對我們的付出,更要感恩歷史上做出偉績的人。看似沒有直接的關系,仔細想想,若沒有當時那刻他們的挺身而出,怎么會有我們現在民族的保留和傳承呢?
在我們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不僅要學好知識,更要有種報效民族和祖國的精神。不能因為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就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了。不能因為歷史人物和自己很遠,就不再緬懷民族英雄了。我們需要有顆認真的心,同時我們更加需要一顆感恩的心。感恩對自己身邊的人,感恩家人、感恩老師、感恩對自己有幫助的同學。更要感恩為了我們民族和國家發展做過貢獻的人!不能因為離我們遠而忽略,更不能因為時間長而忘卻!感恩不能只在清明節才發現,感恩不能在祭拜時才想起,我們不僅要時刻長記,更要讓感恩成為我生活、學習中的一種習慣!
真正的英雄
2016-02-27 09:39:50
相關資訊
閱讀排行
- 1 著名滬劇演員——諸惠琴
- 2 購墓須知
- 3 購墓所需材料
- 4 感恩---生命的真諦
- 5 愛的傳遞
- 6 清明 緬懷革命先烈
- 7 我想握住你的手
- 8 民政局關于公墓出售壽穴的規定
- 9 回家
- 10 口哨里的感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