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引導干部職工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激勵廣大干部職工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讓紅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煥發時代光芒,為我區殯葬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嘉定區殯葬協會于8月21日-8月25日、8月28日-9月1日分兩批組織區殯葬協會會員單位部分代表,赴皖南開展紅色之旅教育培訓活動,松鶴園14名代表參加此次教育活動。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9月的皖南,依然是群峰疊翠、碧波蕩漾,團隊一行首先來到位于皖南涇縣城郊的水西山皖南事變烈士陵園。走在鄉間的林蔭路上,享受著藍天綠地的自然風光,誰會想到70年前,新四軍戰士曾在這里浴血奮戰7天7夜,抗擊國民黨頑軍。如今這塊土地已告別了昨日的硝煙,連空氣都帶著原野的芳香。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由紀念碑、紀念廣場和無名英雄烈士墓等建筑組成。進入陵園映入眼簾的是一條50米長的神道。神道有90級臺階,寓意1941年1月4日新四軍將士9000余人從云嶺出發北上抗日。沿神道拾級而上,便來到紀念廣場。在紀念廊里排列著9根圓形巨柱,其中只有兩根是完整的,余下的都是高低不同的半截殘柱。寓意新四軍行至茂林地區,突遭國民黨頑固派7個師8萬余人陰謀圍殲。新四軍被迫自衛,終因寡不敵眾, 9000余人中有7000余人壯烈犧牲或被俘。
紀念廣場周圍,滿目蔥綠,松柏森森,莊嚴肅穆,廣場中央聳立著一座高12.36米、寬27米,以鄧小平親筆題字“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巧”的紀念碑。從紀念碑兩側入口走進墓室,墓室中央是一個直徑7米的圓形黑色花崗巖墓池,池內安放著潔白的大理石石棺。墓池后的祭壇上點燃著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著先烈們的生命之火永不熄滅。
站在憑吊廣場,大家無不肅然起敬,在皖南事變的整個過程,無數革命烈士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赴湯滔火、浴血奮戰的場景浮現在眼前,歷歷在目。大家自覺地排成隊伍,向烈士默哀,表達了后來者深深地懷念和無限的敬意。“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站在這塊血染的土地上,遠望青山翠谷,近聽泉水叮咚,干部職工們深深被革命戰爭年代新四軍戰士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所感動。 團隊一行又來到座落在涇縣城西25公里處的云嶺鎮羅里村的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它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革命舊址群之一,是依托新四軍軍部曾駐扎涇縣期間留下的遺址而建立的革命紀念館。紀念館現保護的舊址點有:軍部司令部、軍部大會堂、修械所、政治部、教導隊、戰地服務團等多處,并新增葉挺銅像廣場、輔助陳列、專題展覽等設施。館內存有大量的珍貴圖片、文物、資料。大家逐一參觀了司令部舊址、政治部舊址、大禮堂舊址等多處景點,通過一件件實物,一幅幅照片,一份份資料,大家切身感受到新四軍將士們在艱苦環境中的戰斗與生活,以及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悲壯一頁。
隨后專業的講師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專題課,課程主要講述了新四軍在皖南及新四軍歷史、皖南事變全景等內容,講師深入淺出的敘述了抗日戰爭爆發后,國共兩黨在第二次合作期間,1937年10月,南方八省邊界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為副軍長。新四軍開赴華中敵后,奮起抗日,立下了赫赫戰功。然而,國民黨頑固派對共產黨領導的這支人民武裝十分嫉恨,千方百計地加以限制打擊,甚至陰謀使用武力予以消滅。講師帶領大家又一次重溫了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團隊一行還前往參觀了王稼祥故居紀念館。王稼祥故居坐北朝南,一進三間,磚木結構,是一幢具有皖南地方特色的徽派民居建筑,由八字院門、大院、正廳,廂房、門屋及廚房等組成,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正屋大理石門坊,青石嵌方上鐫刻王震同志題寫的“王稼祥故居”。在王稼祥故居紀念館大家全面回顧了革命家輝煌的戰斗一生,生平陳列展展現了王稼祥同志為黨、國家、人民的利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光輝一生,體現了一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的高尚情操和豐功偉績。
團隊一行最后前往了績溪,分別參觀了績溪博物館和許家朋烈士陵園,共同去了解由山水之形、人文之神、商道之氣、菜肴之味、藝術之韻與民俗之風六個方面組成地方歷史綜合文化。也共同學習許家朋同志用胸膛堵住正在射擊的槍口,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進攻道路的“一級戰斗英雄”事跡。
以史力行,方知擔當。為期5天一批的教育活動已落下帷幕,但此次紅色之旅學習內容之豐富,教育形式之多樣,教育意義之深刻,為我園干部職工帶來了巨大的精神收獲,思想上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洗禮。大家更深刻感悟到了偉大的新四軍精神,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增強了“四個自信”。也進一步激發黨員干部和廣大職工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立足自身崗位、努力工作、奮發向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自己貢獻的信心和決心。
上海松鶴園
2023年9月1日
重溫崢嶸歲月 勿忘初心使命 ——松鶴園赴皖南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心得
2023-09-02 10:06:05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