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我家是書香門第,祖孫三代均是讀書人。然而,身處不同的歷史時期,隨著社會變動而沉浮,我家祖孫三代的讀書、生活和命運迥異,不變的只有在漫長的歲月中積淀、在艱難生活中凝聚、在滄桑變遷中始終傳承、堅守和發揚的家教家風,那就是——自立、勤儉、感恩、奉獻!
我的祖父是一位傳統的知識分子,祖籍湖北黃陂,自幼家境貧寒,靠族人資助,憑著聰明好學、刻苦勤奮,考到省城讀書有成。解放前,他一直從事教育,曾歷任學堂教員、訓導主任等職。五十年代“大鳴大放”期間,一向正直無私、敢怒敢言的祖父本著對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熱愛與擁護,發表了一些極其中懇的意見和建議,最后竟遭致他被錯誤地劃為“右派”。
祖父被打為“右派”,下放到農場勞動,一家人的生活從此陷入困頓。我的父親曾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安徽的一所知名大學,但僅僅去上學一周,就因為家境貧寒,無錢讀書而輟學。父親無奈到一家皮鞋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直到29歲時與來自鄉下的母親結婚,生育了哥哥和我兩個兒子。按照當時政策,我家屬于“半邊戶”,孩子的戶口隨母親一方走,故母子都沒有城市戶口。父親的工資每月才四十元,與長子共同生活的祖母工資也才三十元,還須寄錢物給鄉下的祖父,因此一家人的生活異常艱難。再加上三人是“黑戶”,沒有配給的食品,須花高價到“黑市”上購買“議價”的糧油,其因窘更是雪上加霜。
七十年代中期,祖父雖然始終對“右派”的帽子不以為然,堅信自己會平反昭雪,但終因忍受不了長期的精神和肉體虐待以及病痛的折磨,而銜冤含恨地與世長辭了,臨終前他交待家人一定要自立、自強,要對國家和黨懷有信心。直到八十年代初,鄧小平同志重新回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職位上來,一場撥亂反正的東風才開始蕩漾在滿目瘡痍的神洲大地。祖父終于得到平反昭雪,摘掉了莫須有的右派帽子。工作組的同志來我家慎重地宣布了這一喜訊,還補發了幾百元工資和慰問金,可惜祖父卻永遠看不到這一幕了。全家人均感到揚眉吐氣了一回,這些年來遭受的政治上的壓抑和冤屈終于一掃而空,我們由衷地感激小平同志的歷史功績和對普通百姓的恩惠。
可是我家的生活狀況卻并未得到改善,依然左支右絀、捉襟見肘。當然,整個國家都有因難,我家更是將勤儉的家風發揮到極致。生活上的困難我們也能忍受,只是沒有戶口的哥哥和我卻面臨著失學的威脅。哥哥經父母多方說情才得以到一所公辦小學讀書,而我卻只能到一家民辦學校上學。但讀中學就成問題了,遑論考大學。父親為此想盡了一切辦法,仍然沒有結果。1985年,他根據當時政策,以母親體弱多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且家庭困難為由,又一次向派出所提出轉戶口的申請。但如泥牛入海,杳無消息。據說,如果能找到有分量的人代為說項,那么或許有希望。我家哪有這種關系?走投無路的父親突然想到給小平同志寫信,反映這一情況。他果真花了幾天工夫,寫了一封七八頁紙的長信,詳細地介紹了祖父被錯劃為右派,一家人深受影響的悲慘遭遇,以及他的后人現在所面臨的因難,并婉轉要求能否拔冗批示解決。父親要上書小平同志這件事,周圍的人要么嘲笑他瘋了,是膽大妄為;要么悲觀地認為太荒唐,太越級,恐怕連信都到不了小平同志手中,更不用說解決了。母親還害怕遭致新的政治上的打壓,因此苦苦勸阻。父親思考了好幾天,毅然按照在市委工作的同學建議,用掛號信的方式寄出,直接寄給小平同志郵寄出去——他堅信小平同志一定會體恤我們的困難的。
果然,一個月后,父親收到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回復,稱相關批復已轉給有關部門,請等候處理結果。不久,派出所竟真的首次派人來我家調查核實有關情況。數月后,困擾了我們近十年的戶口問題總算是終于迎刃而解了。父親,一個無職無權的小老百姓,只因鼓起勇氣給日理萬機、宵衣旰時的小平同志寫了一封信,竟解決了大問題。也許父親的信小平同志并沒有親自閱覽,但總歸是因寫給他才引起重視,總歸是小平同志力挽狂瀾、撥亂反正才讓普通百姓的生活從此走上幸福的康莊大道。
全家因此喜極而泣,父親念叨著,我家世世代代一定要感謝小平同志,并想給小平同志捎去一些禮品,表達一下感激之情。可是,幾經聯絡,終于無由送達,這讓父親非常遺憾,心里老是放不下。于是,母親操辦了一桌菜肴,合家歡慶。父親說,無酒不成宴,今日事屬非常,該喝一杯,既是慶祝,也是感謝小平同志。既然無法把酒送給小平同志,不如我們擺上好酒,遙祝他老人家健康長壽吧。于是那晚,素未沾酒的父親打開了一瓶白酒,滿滿倒上三大杯。第一大杯酒,父親酒在門前的大地上,祝福祖國面貌一新、國運昌隆;第二大杯酒,父親酒在堂屋的地上,寓意著我家不忘小平同志的恩澤,全家祝愿小平同志身體安康;第三大杯酒,父親自斟自飲,他不會喝酒,但不知不覺竟全喝了下去,平生第一次大醉。這是喜慶、祝福的酒,沒有誰攔住他。
也是在八十年代末,住在城市馬路旁邊的我家因為馬路擴建而拆遷,父親表態,國家建設需要,是為了發展,我們應無條件支持,于是我家是那一片第一個自覺拆房的,受到了政府部門的贊許,按照當時的政策,劃了市郊的一塊地給我們重新建房。當時家里并無積蓄,建房又是從來未經歷過的事,但父親毅然決定無論多么困難也要靠自己的力量做好,再也不向政府和單位伸手。我的父親母親不靠他人,東挪西湊,篳路藍縷,哪里有廢舊磚瓦人家不要的就趕緊跑去撿,就這樣一塊磚一片瓦地積累,經過了無數的艱難困苦,終于建起了一棟兩層小樓。本來中年發福的父親累得從此消瘦,身體磨損得厲害。記得房子上梁的那天,父親疲累不堪,事后癱坐在新房的地上竟沉沉睡去了。那時,改革開放興起,國家的發展一日千里,我們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轉起來。雖然拆房建房異常艱辛,但總算是擁有了自己的新房,我家的境況隨著國家的命運也正在逐步改善之中。
流年似水,到九十年代,哥哥和我勤奮學習,相繼考上了大學,后來還入了黨,但父親卻日漸衰老,黑發中夾雜著銀絲。在我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他先是喜悅非常,繼而變得異常沉默。我們心中黯然:當年父親本來已考上了大學,無奈時運不佳,祖父錯劃為右派后,家庭無力負擔學費,父親在那里堅持了一個月,終于無可奈何地輟學回家,這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是永遠的痛。父親老了,他看我們的眼中盈滿了淚光,但最后他還是笑了,畢竟今非昔比,早已不是祖父和父親的時代了,我們都考上了大學,這個書香之家有了傳承,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知識重新受到尊重,這是多么好的事呀。
父親從此應該可以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終于,一生困苦的父親積勞成疾,終至臥床不起。就在孩子們即將立業成家之際卻溘然長逝了,臨終時他還再三地告誡我們要懂得感恩,要為社會多做奉獻。常常感恩父輩的教誨,祖父和父親雖然平凡,但是他們的生平和命運卻是億萬國人在那個年代的縮影,他們隨著國運而沉浮,但他們窮且益堅,堅持不懈,自立自強,不因自身困境而改變對祖國的摯愛、對光明與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們樹立且身體力行的家風家教,在我們這一代會很好地傳承下去,相信將來也永遠不會泯滅!
永遠感恩父輩的教誨
2018-05-23 12:55:49
相關資訊
閱讀排行
- 1 著名滬劇演員——諸惠琴
- 2 購墓須知
- 3 購墓所需材料
- 4 感恩---生命的真諦
- 5 愛的傳遞
- 6 清明 緬懷革命先烈
- 7 我想握住你的手
- 8 民政局關于公墓出售壽穴的規定
- 9 回家
- 10 口哨里的感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