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人的一生,就從一個哇哇大哭的出生嬰兒開始;再到熟知事理,“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這就是女孩的豆蔻年華;又到之后,《論語.為政》中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人生以過一大半;杜甫《曲江》中:“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就是古稀之年---七十歲;還到《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也是《禮記.曲禮上》,百年中曰期頤。孫稀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于養。方氏愨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人類總覺得時間越來越快,用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的話來解釋,就是在人的一生中有許多的“第一次”,用“第一次”來衡量時間,就如每件事情都有“第一次”。可是,人們要是把所有事情的“第一次”都做完了,到成年時候的體驗變的十分平淡,日子過的空洞,所以時間變得快了,如此一來,看看自己的祖父祖母,就知道他(她)們每天重復同樣的事情,如打掃房間等等,生活就如漫漫長日,有什么事情是值得紀念的,難道只能等到那所謂“死期”的降臨嗎?
一年前,外公的突發腦溢血,醫生告訴外婆和我父母,手術的成功幾率一成也不到,大家沉默了,不知該怎么辦,最后的選擇就是讓外公安詳地離去,這是從母親的口中得知的,那幾天,我每晚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腦海里,是家人的樣子……
我突然覺得,生命是十分脆弱的,一場大火,一場疾病,一次車禍,都有可能讓我們和家人陰陽相隔。
對于清明節,我們家和往常日子一樣,說是這節日有感恩的寓意,可行動起來,卻是假的,可仔細想想,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我們祖先是多么地盡孝,這如此好的品德,卻無法流傳繼承,左思右想,打算自己做一會家中的“管家”。隨后,我在家人面前,自信滿滿地說到:“今天大家有什么事,我一概負責,都有我來做,比如煮飯等等,為時期限24小時。”奶奶是十分疼愛我的,一聽就搖搖手,用著鄉味濃濃的上海本地話,堅決地說“不行。”
對于思想觀念比較新潮的爺爺,一聽就點頭同意,還額外對我說,如果行動地好,就帶我去看電影;父母對此也十分同意,“今天怎么想起來感恩我們了?”“今天,是個大日子----清明節,我有許多感悟,所以我決定要感恩長輩。”我自豪地說道,“恩。”
或許,這24小時,才讓我明白自己平常是多么地懶惰,這次的清明感恩經歷,對于我來說,“難”的是煮飯和一些瑣碎的小事情。
“請給我倒杯水,”父親說,我反駁說道:“這個小事情,自己去。”“管家,可你在平時也是這樣的。”“我…,好吧。”父親的這句話,我無言再反駁,只得好好地去倒水。還沒歇口氣,“幫我切水果。”母親笑著說。我只能恭恭敬敬地去切水果。在平常,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我根本就不需要操心,這次的清明感恩活動真是讓我徹徹底底地反省了一次。
到了吃飯時間,我真真是“一個腦袋兩個大。”對于從來不燒飯煮菜的我,連火都不會開,何況燒那些煩鎖的菜式,我只得軟磨硬泡,把爺爺請過來教我。
“你打算燒什么。”
“有些菜式對我來說太難了,我看了看冰箱,有餃子,我們就吃餃子吧,爺爺。”
“好,我來教你。”
“嗯。”
這時,一腳步聲緩緩走來,不用問——奶奶。
“我來幫你,就好了,你坐著。”
“不用了,奶奶,爺爺會來教我的,”
“沒事的,我一直燒菜的,我來我來,你去坐好。”
“不要了,不要了。”
……
……
“好吧好吧,小心點……”
“嗯嗯,知道了,放心吧。”經過我的三寸不爛之舌,終于可以,由爺爺教我煮餃子了。”
“開火。”爺爺說。“可是……”“怎么了。”“我不會。”我輕聲說,感覺丟盡了臉。
“沒事,我教你。按住這里,順時針轉,就可以了,你試試。”按照爺爺地講法,轉動著,自己看著那火一直持續著,終于有了一點點以前沒有的成就感。“倒水,等水沸騰時把餃子放進去,隨后,等熟了,關掉火,等2分鐘,就好了。”“好的,爺爺,我自己來就行。”“嗯。”
爺爺離開廚房后,我打開冰箱,拿出餃子,放了5個碗,憑著對奶奶燒餃子的方法,倒出橄欖油,放了鹽,蔥。準備好了,水也沸騰了,剛剛要揭開鍋蓋,就被一只手搶走了,抬頭一看----奶奶。嘴中還念叨著:“再不打開,就撲出來了。”“嗯嗯。”我回答,“我自己就可以了,奶奶,你去休息吧。”“好好。”雖然奶奶嘴巴上說好,但是,卻也拿著餃子,放到碗里去了。
我只好,把奶奶牽到座位上,讓她看著,經過了15分鐘,餃子好了,盛好后,端到桌上,一家人開始享用。
經過這次考驗,我才真正明白,有時,感恩,我少讓他人做一點事情,就能讓他們休息更多的時間,自己完成自已力所能及的事。今天的你,明天的我,那滿頭的白發,就是因為我要您操勞的事,那么多的白發,數不勝數,或許,感恩,就是那些瑣碎的小事,一點一滴的積累,而不是靠一天。
人的生命很脆弱,清明節就是一個鐘表,提醒我們要感恩,感謝幫助我們的人。有些人雖然已經遠離我們,但是,我們和他(她)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只是我們在兩個不同的世界里,今天的你,明天的我。
這24小時,感恩不了所有花甲之年的他們,人生過一大半,那些瑣碎的事情,看起來很不干起眼,但積累起來,卻如山高,天遠……
清明節,看似沒有春節等節日那么起眼,可那些祭祖的活動,寓意深厚。
顧太清的《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晏殊的《破陣子.春景》中: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祖先,寫下的詩句,就是為了其實后人對自己的長輩有孝心,懂感恩。
今天的你,明天的我,感恩感謝,不要等到離去才后悔,一點一滴才是積累,善待所有人,讓清明節的習俗永遠地烙印在人們心中……
清明感恩------今天的你,明天的我
2016-02-27 09:31:59
相關資訊
閱讀排行
- 1 著名滬劇演員——諸惠琴
- 2 購墓須知
- 3 購墓所需材料
- 4 感恩---生命的真諦
- 5 愛的傳遞
- 6 清明 緬懷革命先烈
- 7 我想握住你的手
- 8 民政局關于公墓出售壽穴的規定
- 9 回家
- 10 口哨里的感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