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久久无码国产,在线欧美日韩国产稀缺资源,国产自产精品一区二区

松鶴園電話: 021-59506101
南京殯葬設施提檔升級 治喪環境顯人文關懷

     改革開放以前,南京市的殯葬基礎設施十分落后,底子差,設備陳舊,歷史欠賬較多。花卉、草坪、假山、水池、雕塑、樹木……漫步功德園,水聲潺潺,鳥語花香,音樂繚繞,亭臺樓閣錯落,四周綠樹掩映,仿佛置身于江南庭院之中。

      治喪環境與時俱進,30多年后殯儀館再搬遷

改革開放以前,南京市的殯葬基礎設施十分落后,底子差,設備陳舊,歷史欠賬較多。位于清涼山的市殯儀館,被人們稱為“三破”(破房子、破爐子、破車子)。

      1980年,南京殯儀館搬遷到石子崗,經過20多年的不斷改造建設,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環境整潔,設施齊全,符合環保要求,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的現代化殯儀館。與此同時,幾個郊縣殯儀館也先后改造建設,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然而,現在的南京殯儀館占地僅有68畝,已經不能滿足南京市城市發展的需求,面積小帶來的矛盾日益凸顯。

“老館的紀念堂僅能容納1萬多具骨灰,且因年代久遠被鑒定為四級危房,現在萬具骨灰都被寄存在殯儀館的臨時過渡房里。”南京殯儀館館長白陵說。

  每年清明節期間,到南京殯儀館祭掃的市民有幾十萬人,造成殯儀館及其周邊非常擁堵,停車十分困難。

  由于容量小、設施老化,雖經多次改造,殯儀館現有規模和設施設備仍然無法滿足市民的治喪需求,與南京的城市地位也極不匹配,搬遷迫在眉睫。

  2009年12月31日,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正式啟動南京殯儀館新館建設工程,并列為全市重點民生工程。

  新館設施國內一流,科技和環保理念貫穿始終,滿足30―50年的治喪需求

  今年清明期間,南京殯儀館新館投入試運行,等道路、交通、公交配套到位后,老館將搬遷至此。

  南京殯儀館新館位于雨花臺區鐵心橋街道馬家店村西天寺墓園旁,距新街口約15.6公里,總用地面積286畝,總建筑面積50199平方米,停車位519個。這是一座融殯儀服務、遺體火化、骨灰寄存等于一體的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具有現代技術水平和各項環保指標達到國家標準的新型殯儀館。

  新館建有告別廳18間,其中大禮廳2個,中禮廳6個,小禮廳10個,可以同時容納告別人員2000余人;守靈套房24間,可同時供24戶家庭守靈;紀念館可安放骨灰5萬具。

  為滿足市民多樣化需求,新館設計了多種風格的禮廳、室內葬安放區;為給予市民更加人性化關懷,紀念館設有專門的祭拜區、祈福區,火化區設有可以全程陪伴、直到火化結束的包間;為使客戶治喪更為便利,還配備了餐飲服務、休閑茶社及商品超市等。

  “新館能基本確保30年領先、50年適用,破解老館很多難題。”市民政局副局長王軍說,新館項目從選址、建設直至運營,科技和環保理念始終貫穿其中。

  據了解,新館特別選在主城區下風口,并主動將600米環評線擴大到紅線外1公里,最大限度降低了新館運營對周邊環境和民眾生活的影響。此外,還引進國內最先進的環保火化爐,配備了最先進的除塵、凈化環保設備,通過對氣體的二次甚至三次燃燒,不會對環境、大氣造成任何影響,更不會破壞牛首山整體自然景觀風貌。

  與此同時,新館還建有先進的污水排放系統,雨污回收、利用系統,采用節電40%以上的新型LED燈管照明,預埋了更加省時、環保、價廉的天然氣管道,并實現館區綠化覆蓋率51%。

  此外,殯儀館現有各種檔次的殯儀車,高、中檔火化爐,能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治喪需要。

  殯葬設施建設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彰顯人文關懷

  業內人士分析,當社會的總體消費水平提高,必然要求社會的公益性設施的同步提高。不僅要求有清潔、寬敞的環境,更多的要求是與精神關懷相關的基礎設施配置。

  “新館整體造型設計為‘人’字形支撐結構,寓意以人為本、以山為寢、天地人和。”市殯葬管理處處長裴云峰說,這樣設計是為了將自然地形、現代建筑、使用功能相結合,突出人文、園林、生態、現代等特點。

  按照規劃,南京殯儀館新館工程全部建成后,堪比花園,綠化面積將達60%,加上西天寺附近有山,風光旖旎,原始生態和人工雕琢渾然一體,既保留了自然的生態美景,又體現出現代建筑之風韻。

  據了解,南京市的殯葬設施建設一直在改變殯儀館、墓園在老百姓想象中那種陰森、恐怖的印象,通過園林化的打造,人與自然的和諧,賦予其一種祥和、寧靜的氛圍。

  花卉、草坪、假山、水池、雕塑、樹木……漫步功德園,水聲潺潺,鳥語花香,音樂繚繞,亭臺樓閣錯落,四周綠樹掩映,仿佛置身于江南庭院之中。

  從2008年開始,功德園結合墓園實際,在少占地、多景觀的前提下,優化設施的成本與容積率,最大化、最合理的利用骨灰安放設施的空間,并與四周的亭廊、浮雕、假山、水池、園林綠化完美結合,逐步規劃建成了目前省內最大的生態景觀葬示范區。

  雨花功德園常務副總經理阮鋒說,生態景觀葬區有風格典雅的園林式古典壁葬長廊、莊重美觀的塔葬,綠茵茵的草坪葬,回歸自然的樹葬、炫目的雨花石葬等多種安葬形式,這種創新的骨灰處理方式,延長了陵園的經營年限,保持了陵園的可持續發展,又實現了安葬骨灰、憑吊祭掃、人文景觀、傳統教育、休閑踏青的多功能融合。

  “普覺寺墓園每年投入500萬用于公墓的綠化等工作。”市殯葬管理處陵園管理中心主任張明躍說,現在南京市各大墓園正改變過去以建筑為主的硬質景觀建設,更多的以綠化為主的軟質景觀建設,老百姓憑吊先人,置身自然中,感受到心靈的安慰和人文精神的關懷。

  “殯儀館和墓園的設計和建設,應當將送葬的人們的需要和感受作為第一位的目標,充分滿足活人的感情釋放,注重對人的關懷。”王軍說。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