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了三年正版藥,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可你們非說是‘假藥’。不吃藥,我們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也許幾句話是近日最火的一段對白了,引人深思,網絡上有人拿來深入探討,也有人拿來調侃惡搞。但這都無法掩飾曾經發生過的的這些事。雖然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有對人物的修飾與夸大,但這并不影響他的真實性與要傳達的中心思想。大家也都知道,故事實實在在是有真實事件改編的,而且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電影并不刻意煽情,也不刻意博同情,甚至還不時的穿插一點徐崢式的小幽默。要把故事講好就必須要有幾個主角,于是電影中有呂受益、劉牧師、黃毛等形象鮮明的角色,但更多的白血病患則刻意的模糊形象,他們總是沉默,少給或不給臺詞,總是安排他們戴著口罩。深深刻畫了這個“弱勢群體”的無助和無奈。
說到口罩就不得不說說電影中最重要的兩個線索,并不是“格列衛”,而是真正讓我感動的“桔子”和“口罩”。一個帶三層口罩的高瘦男人,一群戴口罩的不同年齡的男女。這是他們對生的渴望,但在程勇強行讓他們脫下口罩時,掙扎,妥協,無奈,心中只盼一點期望。影片最后所有白血病人站在路兩旁,紛紛脫下口罩為程勇“送行”,代表著感恩,也代表著對病魔的無畏之心。再來說說“桔子,一個在普通不過的水果,多次出現,亦是代表呂受益對抗病魔的決心與希望。在整個灰色系的電影框架下,桔子溫柔、溫暖的顏色點綴其中,形成亮眼的反差。同時剝桔子、吃桔子的細節刻畫,讓觀影者們很容易帶入其中,感受當時的情感氛圍。
電影看完,周圍有哭泣聲、有嘆息聲更有對醫藥改革的感慨聲。再堅強的心也都被撼動,這藥,讓人五味雜陳。
這藥,五味雜陳
2018-07-21 09:18:15
- 上一篇: 生命在于運動
- 下一篇: 信任是一座無形的橋梁
相關資訊
閱讀排行
- 1 著名滬劇演員——諸惠琴
- 2 購墓須知
- 3 購墓所需材料
- 4 感恩---生命的真諦
- 5 愛的傳遞
- 6 清明 緬懷革命先烈
- 7 我想握住你的手
- 8 民政局關于公墓出售壽穴的規定
- 9 回家
- 10 口哨里的感恩情